从芯片的迭代到新药的问世,从工厂的智能大脑到港口的无人驾驶卡车,在上海这片创新热土上,无数民营企业的奋斗身影,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10月11日,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指导、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新征程 新作为:上海民企的信心与动力——‘民企发展正当时’座谈会”举行。22位登上解放日报“民企发展正当时”栏目的上海民营经济领军人物,与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代表、媒体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发展信心、创新路径、政策支持、舆论环境等话题深入交流,共谋未来。
厚植发展沃土
一座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民营经济的生命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市发展改革委正谋划营商环境9.0版行动方案,未来将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让民营企业与全市经济发展更好同频共振。
金融“活水”是民企成长的关键支撑。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介绍,上海国投瞄准科技创新领域前沿投资,投早、投小、投硬、投重,管理基金规模增至2800亿元,今年出资金额450亿元。他强调,上海国投将保持战略主动和敏捷,与企业“同在一起发展”。
得益于金融资源的精准匹配,上海超导、芯耀辉、智元机器人、御风未来等一批“硬科技”企业加速成长,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
上海超导董事长马韬在发言时表示,公司成立以来,深切感受到上海政府部门对新材料、前沿技术企业的前瞻布局与坚定支持。企业已实现核心装备自主研制和关键原材料国产化,目前在高温超导带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提到,公司在国产高端半导体IP研发上的突破,离不开上海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系统布局和资本支持。目前,公司正全力冲刺科创板,目标直指“国产高端半导体IP第一股”。
穿越发展周期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创新活力。
黑湖科技创始人周宇翔回顾了公司九年来的创业历程,坦言曾面临“每个月净亏损”的至暗时刻。面对困境,企业果断提出“造血”目标,并将战略重心转向大语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研发。依托多年积累的工业数据,AI产品已能将过去需数小时的人工决策缩短至几分钟,并在2023年实现盈利,成为“用创新穿越发展周期”的典范。
西井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谭黎敏表示,面对海外严苛审查与地缘政治挑战,西井全系智驾产品已通过严苛的国际安全认证,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整车产品及AI智慧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领军者。
英雄电竞联合创始人、ACL(英雄亚冠)CEO王忻晹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与上海国有企业深度合作,赛事内容植入上海地标、美食与人文元素,推动电子竞技与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此外,一批上海民营企业从细分赛道起家,不断迈向行业引领。在与会企业中,途虎养车以数字化升级汽车后市场,树立新消费标杆;特赞科技构建“科技+创意”数字生态,服务全球品牌;频准激光致力于高端光纤激光器研发与生产……多元业态蓬勃发展,彰显上海民营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汇聚一线声音
展望“十五五”,民营企业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建言者与推动者。会上,与会企业家们围绕政策落地、场景开放、人才保障等提出务实建议。
傲鲨智能合伙人张华建议,上海进一步开放高端制造、应急消防等应用场景,为民企提供“首试首用”机会。同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并优化人才保障体系。
康码生物董事长郭敏在发言中呼吁,保障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破解融资难题,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试点与优先审批,并为高科技企业出海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
海智在线合伙人、战略发展总经理马兆林从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的角度,建议建立政企协同机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并在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中,将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建设作为重点来推进。
会上,解放日报社为参会企业家颁发“特约营商环境观察员”聘书,希望建立媒体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一线声音直达政策制定层面,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与会企业家表示,有政策支持、金融“活水”、创新生态,企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面向“十五五”,上海民营企业将继续与城市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上海园区招商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