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媒体采访团走进浦东新区

2023年07月18日 11:22:39媒体采访团浏览量:2次

       为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市政府新闻办推出“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将分别走进16个区,展现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7月10日上午,首场发布会在浦东新区举行,并在下午举行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来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深入了解浦东新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研发为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批复、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相关机构共建的综合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长三角国创中心于2021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

  长三角国创中心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服务区域企业创新转型发展。长三角国创中心坚持“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面向长三角区域构建集创新资源、产业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成立以来,国创中心将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大胆探索长三角区域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以硬核驱动力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7月1日,国创中心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苏布局建设了94家专业研究所,拥有研发人员近1.5万人,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能源与环保等领域(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超9000项,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与长三角地区33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解决企业技术需求超过460项,合同金额约14亿元;与海外81所高校和创新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对接解决国内企业技术需求,与16家在华外资企业建立“全球创新合作伙伴”,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与国内82所高校院所合作培养产业基础人才,搭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累计培养研究生5579人次;对标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前瞻性、引领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的原创性技术,通过“拨投结合”方式培育孵化65个重大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其中9个项目达成研发目标并实现A轮融资,加速技术向产业转化,推动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长三角国创中心致力于建设长三角区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坚持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创新机构建设、人才引进激励、财政科研资金使用上,努力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障碍,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型运作机制,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集聚更多高水平创新资源,设计有利于培育、激励科技人才发展的保障机制,更高质量服务长三角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李政道研究所: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优势,探索根本性科学问题

  李政道先生于2014年12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说:“中国社会发展已到了更应重视基础研究,可以和能够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建议“建立一个类似于上世纪玻尔研究所的基础科学研究所,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规律,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中国贡献”。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上海市的关怀和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于2016年11月成立。历经6年的建设,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大研究方向,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根本性科学规律的探索上做出重要贡献,是李政道研究所的初心与使命。

  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李政道研究所目前全所就聚焦的根本性科学问题已达成高度共识:对“物质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形成的规律”这一根本性科学问题进行全方面深入探索,以期实现重要突破。

  在建设大科学设施,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方面,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张江本部重点建设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与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平台等综合性基础研究设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科研版图,启动四川锦屏2400米埋深的PANDAX暗物质和中微子探测装置、青海冷湖JUST光谱望远镜、海南南海3500米深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等3个前进观测基地的建设,准备从被动、主动、演生三个维度开展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在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方面,紧密围绕3个研究维度,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极限探测能力,有组织地引进并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科研队伍。截至2022年底,已汇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全职科研人员80人,其中世界级科学家11人,李政道青年学者27人,博士后41人,全职学者全部有海外一流机构留学或科研经历,国际学者占比近40%,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度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李政道研究所的发展愿景是,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在“物质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形成的规律”根本性科学问题的探索方面做出重大突破,在极端物态前沿研究领域形成上海学派,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将李政道研究所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

  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构建特色应用场景,助力“未来车”驶上“快车道”

  浦东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是国内首个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首期里程29.3公里,也是目前上海风险等级最高的开放测试道路(总体被评为3级(最高4级),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2022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正式启动,旨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的引领性标杆。

  2023年2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正式实施;3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对外发布。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作为应用落地承载区,为更好的满足“未来车”产业创新应用需求,将在相关管理部门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测试区域范围,重点围绕金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带“金色线路”,推动构建“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五大特色应用场景”。

  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方面,一是道路测试车辆监管平台,响应《创新应用规定》的政府对测试车辆的监管需求;二是车路协同云控服务平台,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发展战略,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精细化V2X数据服务;三是开放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研发环境及真值数据集,并且支持开展虚拟仿真测试、通讯性能测试、信息安全测试等,支撑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四是数字孪生运营管理平台,提升示范区的数字化管理及服务能力。

  在场景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包括自动驾驶出行、无人小巴接驳、自主泊车及停车服务、车路协同信息服务以及无人装备五大应用场景。

  7月8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驾驶论坛上,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马智行等3家企业15辆车获得浦东新区首批发放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本次获得牌照的企业可以在浦东行政区域内划定的路段、区域开展车内全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道路走向开放道路,并从有安全员的状态转变为完全无人化“无人车”真正上路,推动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加快了自动驾驶企业在浦东新区商业化步伐。这标志着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迈入了新的征程。

 

更多招商动态请关注: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http://sh.taxs.vip/park/view.html?id=9565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
上海园区招商网